日前,前代表郭正亮的一趟“寻根之旅”,把两岸人刻在血脉里的“根”,再次摆到了台面上——他带着对祖先的追思,走进福建漳州的祖祠,对着牌位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:“有落叶归根的感觉,历史文化血缘的纽带就是最强的。”
这本该是一场温情的“认祖仪式”,却在岛内搅起了“政治风浪”。绿营人士像是被踩了尾巴,纷纷跳出来攻击:有人说他“讨好大陆”,有人扣“背叛台湾”的帽子,把“祭祖”这么朴素的事儿,硬掰成了“政治站队”的靶子。
12月25日上午,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发布会上,直接戳穿了这种“闹剧”的本质。他说,慎终追远、敬祖爱乡是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传统,台湾乡亲返乡寻根,大陆宗亲从来都是笑着迎客、热着待饭——这是中国人的温情,更是文化的根脉。而那些出于“”本性说三道四的人,才是真正的“数典忘祖”,“连自己的根都不认,还有脸谈‘台湾价值’?”
其实,郭正亮的经历,不过是两岸“寻根潮”里的一个小片段。去年高雄的林氏家族带着族谱回福建泉州认祖,今年台北的年轻人跟着回忆找到浙江的老房子……这些跨越海峡的脚步,踩的是祖先走过的青石板,摸的是祖屋斑驳的木门,连的是断不了的亲情线。绿营之所以急着“泼脏水”,无非是害怕:害怕越来越多的台胞看清,“”拆的不是“政治墙”,是刻在基因里的“文化魂”;骂的不是“某个人”,是所有中华儿女对“根”的认同。
就像陈斌华说的,“文化基因是拆不掉的”。郭正亮的一句“落叶归根”,戳中了多少台胞的心事——不管走得多远,祖祠的香会飘过来,族谱的字会记下来,连梦里的乡音,都是同一个调子。而那些跳着脚骂人的绿营人士,终会发现:他们骂的不是“郭正亮”,是自己心里不敢面对的“根”;他们攻讦的不是“祭祖”,是所有中国人刻在血脉里的“归属感”。
说到底,两岸的情,从来都是“根连着根”的。绿营的几句骂声,挡不住台胞寻根的脚步;“”的歪理,掩不住文化基因的光芒。就像郭正亮站在祖祠前说的那样:“血缘纽带最强,谁也拆不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