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8日凌晨三点的巴中津桥湖,风裹着湿气往人脖子里钻。34岁的苟俊刚和家人吃完晚饭后出门散步——这是他休探亲假的第5天,原本打算明天带父母去看新开的湿地公园。路过湖边时,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“救命”的呼喊。

他的反应比思考快:外套一甩就往湖边跑,连手机都没来得及掏。湖水的凉意在接触皮肤的瞬间刺得人一哆嗦,但苟俊没空顾这些——落水者在水面上只剩个头顶,正在慢慢往下沉。他游过去抓住对方的胳膊,拼尽全力往岸边推,直到感觉有人接住了落水者,才松了口气。可他的脚突然抽筋,身体不受控制地往水下沉。

等救援人员赶到时,苟俊已经没了呼吸。这个从西藏阿里地区回来的消防员,终究没能完成和父母的“湿地公园之约”。

苟俊是巴中人,2018年加入西藏阿里消防支队。同事说他在队里是“出了名的拼命”:阿里海拔高,每次出任务都要背着20斤的装备跑,他从不说累;去年扑救森林火灾时,他连续奋战12小时,脸被烟熏得发黑,还笑着说“这是‘高原消防员的勋章’”。这次探亲假,他特意带了阿里的酥油和牦牛肉干,说要让父母尝尝“自己守护的地方的味道”。

事件传开后,网友的留言里藏着说不尽的痛:“他穿着便装,却比任何时候都像个消防员”“探亲假是回家团圆的,他却把团圆给了别人”“阿里的风没吹倒他,家乡的水却留住了他”。也有人忍不住惋惜:“为什么要选这样的结局?”但更多人明白,对苟俊来说,这不是“选择”——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,是穿了8年消防服养出来的“条件反射”。

巴中市有关部门已经启动苟俊的见义勇为认定工作。工作人员说:“他的行为配得上‘见义勇为’这四个字——不管是在阿里的岗位上,还是在回家的路上,他都没忘自己是个消防员。”

对于苟俊的父母来说,儿子的最后一通电话还停留在“明天带你们去吃火锅”;对于被救者来说,他的名字成了这辈子最不敢忘的牵挂;而对于更多人来说,苟俊留下的,是一个“逆行者”最直白的模样:不是只有穿制服的时候才是英雄,只要心里装着“守护”,每一次挺身而出,都是“英雄时刻”。

凌晨的湖水终究会归于平静,但有些人的故事,会永远留在风里——比如那个休探亲假的消防员,用生命给“初心”写了最动人的注脚。

消防员救人牺牲事发时正休探亲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