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成绩始终不见提高,这个学习方法你试了吗?很多家长都在寻找提高孩子成绩的方法与措施,然而“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”,无论学习方法多么好,但是孩子的成绩却始终不见提高!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?我认为,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效率太低!
相同的学习时间内,你掌握到的知识只是别人所掌握知识的一半,长此以往,安能不落后于人?所以要把学习搞好,我认为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必由之路!
一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
古人云:苟有恒,何必三更眠五更起;最无益,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。有现在的话说,就是做事要有恒心,要有勇于坚持的毅力,不能“三天打渔,两天晒网”,只有一时的兴趣而没有长久的兴趣,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。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,其道理也是一样,只有把兴趣融入并乐于坚持,才能出好的成绩。
在这里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“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”,但是习惯所包含的范围又过于庞大,我们把它细分一下,就是要建立“勤思考、重归纳、善应用”的学习习惯!
①勤思考:
只有勤于思考的人,才能发现科学的规律与奥秘。老师在讲台上讲解,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收,其效果不是最好的,学生只知其然,不一定知其所以然。而勤于思考,就是要用思维发现知识中的联系与奥秘,这样才可以做到将老师所讲的内容“翻译”为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,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和整理,进而逐步建立自己的“知识体系”。
②重归纳:
归纳的本质是“通解、类比和迁移”。当我们在遇到同类问题时,就能很快地找出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。孔子说的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。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,就要注意去寻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,把相同类型的题归纳到一起,再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,最后再找出解答同类型题目时需要注意的地方,如:
这类题的描述特征是什么?
它们的解答方法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?
这一步是怎么得出来的?
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。有时一些题目的特征,资料书也不一定把它们全部都列出来,这时就需要自己慢慢去琢磨,锻炼自己找出解题“关键一步”的能力,而此项能力也正是优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。
③ 善应用。
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结果不只是为了考试,考试毕竟还是容易的,只是要拿高分不容易,要争取第一名就更不容易。但是我们不要忘了,考试分数固然重要,但考试也只是测验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已。我们学习知识,绝对不只是为了考试,而是为自己而学,为了将来能够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,让自己适应社会高速的变革!
知识最终是要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。将来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处处用到知识,只不过现阶段是运用知识来解答试卷中理想化的模型,而到参与社会实际工作后,我们就会发现知识的用处无处不在。在解题中,或者在生活中,遇到学习的相关知识,是不是可以认真去思考一下,再给自己出几道类似的题目,锻炼一下自己的解题水平呢?
上面我们从学习层面,也就是战术层面讲了一下学习习惯的重要性。下面再从战略层面讲一讲学习还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:
为自己定下学习计划
学习计划的定立,一定要做到适量的原则。计划定得太多、太空,则很难达到;订得太少、太简单又没什么意思。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“长计划、短安排”。
长计划就是要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,这个目标不能定得太虚无,比如说某人只有中等生的水平,却偏偏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考全市第一的目标,这就显得不太实际,虽然勇气可嘉,但至少短期内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。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以“适量”为原则,目标不能定得过高,也不能定得太低,而是自己跺跺脚、跳一跳、努点力能够得着的目标。通常这类目标实现周期以一个学期的时间为宜。
短安排就是这周要做到什么,比如要在哪些方面有进步,怎样预习、复习和听课,这些都是每天要做的事情,但是要怎么将它们做好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。比如提前做好预习,预习哪些内容;勤于复习,复习哪些章节;认真听讲,怎样做好课堂笔记等。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就近落实的事,把这些做自会感觉学习越来越轻松,越学越有劲。
①预习。
做好预习管理,给自己预留出提前预习的时间。现在的教科书设计非常合理,自己完全可以在老师上新课前做一下预习,只要坚持去做,你就会发现学习其实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。而预习中难免会有弄不清楚的地方,这也不打紧,可以把它们重点标记出来,上课再认真听老师讲,定会豁然开朗,再对照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有何不同,自己为什么会“卡壳”,这样理解就会更深。长期坚持预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学习主动性也大大提高,自学能力也显著增强。
②听课。
听课大家从一年级起就开始上课,而上课也是有方法的。很多同学不注意集中精力,常常上课就会开小差,不是玩橡皮,就是看窗外,想别的事情。一两节课这样还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,长此以往呢?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就这样在节复一节的课堂拉开了!
认真听课的好处太多,老师以数十年经验总结的重点、难点,他们都会驾轻就熟、深入浅出地讲解,如果错过了课堂45分钟,那就未免真的太可惜了。事实也证明,在预习后当堂听懂的知识大约为80%~90%,而不预习当堂听懂的知识大约为50%~60%,开小差当堂听懂的知识大约为20%~30%,甚至连这也达不到。
对于那部分还未听懂的知识,就要做下笔记,课后向老师、向同学请教,也可以问父母、查工具书、查百度。这样把每堂课的知识都掌握透彻,又何忧考试成绩不好呢?
③复习。
前面我们已经提到“温故而知新”,但是这里我们说的复习,它有这个意思但不完全是这个意思。在学习完知识后,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,何谓融会贯通?我的理解就是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,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形成体系的东西掌握得也最为牢固。
孩子的成绩始终不见提高,这个学习方法你试了吗?